蜀 相
①
丞相祠堂何处寻?锦官城外柏森森
②
。
映阶碧草自春色,隔叶黄鹂空好音
③
。
三顾频烦天下计,两朝开济老臣心
④
。
出师未捷身先死,长使英雄泪满襟
⑤
。
【注解】① 蜀相:即三国时的蜀国丞相诸葛亮。 ②“丞相”两句:采用设问的方式,自问自答,指出祠堂的所在之地。丞相祠堂:即诸葛武侯祠,在成都的城南,由十六国时期的李雄所建。锦官城:成都城的别称。柏森森:祠前有两棵大柏树,相传是诸葛亮亲手所植。森森,树木繁茂的样子。 ③“映阶”两句:主要写祠堂的景色,但“自春色”和“空好音”中,可以看出祠堂的荒凉,以及作者当时的感叹。自春色:自呈春色。空好音:空有好音。 ④“三顾”两句:主要写诸葛亮的才德和人格魅力,为了蜀汉政权而竭尽全力。三顾:指刘备曾三次到隆中(今湖北襄阳市以西)去拜访诸葛亮,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。频烦:多次劳烦。天下计:即天下大计。诸葛亮与刘备初次见面时,便为刘备献上了著名的《隆中对》,曰:“自董卓以来,豪杰并起,跨州联郡者不可胜数。曹操比于袁绍,则名微而众寡,然操遂能克绍,以弱为强者,非惟天时,抑亦人谋也。今操已拥百万之众,挟天子而令诸侯,此诚不可与争锋。孙权据有江东,已历三世,国险而民附,贤能为之用,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。荆州北据汉、沔,利尽南海,东联吴会,西通巴、蜀,此用武之国,而其主(指刘表)不能守,此殆天所以资将军,将军岂有意乎?益州险塞,沃野千里,天府之土,高祖是因之以成帝业。刘璋暗弱,张鲁在北,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,智能之士思得明君。将军既帝室之胄,信义著于四海,总揽英雄,思贤如渴,若跨有荆、益,保其岩阻,西和诸戎,南抚夷越,外结好孙权,内修政理;天下有变,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、洛,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,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?诚如是,则霸业可成,汉室可兴矣。”两朝:指诸葛亮先后辅佐了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朝。开济:开创大业,济扶危难。 ⑤“出师”两句:是说诸葛亮出师北伐,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去世了。这样的结局,让后世的英雄想起来,都禁不住泪满衣襟。身先死: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,未能取胜,最后于蜀建兴十二年(234)卒于五丈原(今陕西岐山东南)军中,仅年五十三岁。